新疆能不能种植紫花苜蓿
新疆能种植紫花苜蓿(紫苜蓿),该物种 各地都有栽培或呈半野生状态。
紫苜蓿喜欢温暖和半湿润到半干旱的气候,因而多分布于长江以北地区,适应广。
在降水量较少的地区,也能忍耐干旱。
抗寒较强,能耐冬季低于零下30℃的严寒,在有雪覆盖的情况下,气温达零下40℃也能安全越冬,在东北、华北和西北等三北地区都可以种植,以平原黑土地区为适宜。
南方高温潮湿气候则生长不良,所以栽培较少。
在冬季少雪的高寒地区,因气候变化剧烈,经常在春季遭受冻害,因此,必须选用抗寒品种,或采取适当保护措施才能越冬。
紫苜蓿的根系发达,分布在0—75厘米土层中的根量,约占总根量的60%。
新疆远离海洋,深居内陆,四周有高山阻隔,海洋气流不易到达,形成明显的温带大陆气候。
气温温差较大,日照时间充足(年日照时间达2500~3500小时),降水量少,气候干燥。
所以新疆区域是可以种植的,建议选用抗寒品种即可。
紫花苜蓿种子细小,幼芽细弱,顶土力差,整地必须精细,要求地面平整,土块细碎,无杂草,墒情好。
紫花苜蓿根系发达,入土深,对播种地要深翻,才能使根部充分发育。
每亩施有机肥1500~2500千克,过磷酸钙20~30千克为底肥。
对土壤肥力低下的,播种时再施入硝酸铵等速效氮肥,促进幼苗生长。
每次刈割后要进行追肥,每亩需过磷酸钙10~20千克或磷酸二氨4~6千克。
播种前要晒种2~3天,以打破休眠,提高发芽率和幼苗整齐度。
在从未种过苜蓿的土地播种时,要接种苜蓿根瘤菌,每千克种子用5克菌剂,制成菌液洒在种子上,充分搅拌,随拌随播。
春、夏、秋季播种均可,春播3~5月应注意除杂草。
夏播常有高温灼伤,影响幼苗生长。秋播以9月为佳。
苜蓿播种一般采用条播或垄播,条播行距30~60厘米。
垄播则采用密垄稀植,行距15~20厘米,既增加覆盖,提高产量,又便于田间管理。
每亩用种量0.75~1.00千克,依据种子质量和地块不同可适当增减播种量。
苜蓿种子甚小,覆土深度以在2厘米左右为宜。
若土壤疏松,播前先镇压一遍,便于掌握深度;播种后再镇压一遍,有利于保墒。
紫花苜蓿对环境有什么要求
(1)对温度的反应:苜蓿在低温胁迫下的抗寒主要表现为抗冻,即零下低温使组织结冰,造成细胞脱水和受损伤而引起的冻害。苜蓿为温带植物,具有一定的抗寒,但是,其抗寒远不及黄花苜蓿(Medicago.falcata),也不及苜蓿与黄花苜蓿杂交而形成的杂花苜蓿(M.varia)。苜蓿不同品种及型,同一品种的不同生育阶段,抗寒也有差异。苗期抗寒差,只能耐-6~-7℃的低温;成株后抗寒强。同一植株通常根颈抗寒强,根部中等,叶差。在一年中冬、春零下低温是决定植株存活的关键时期,抗寒表现为越冬(植株越冬的存活率)。据各地区苜蓿田间试验表明:冬季低温度在-10~-15℃时,大多数品种都能安全越冬;在-20℃时,越冬植株存活率不稳定;到-30℃时,多数品种不能越冬,若有积雪和覆盖物保护,也能安全越冬,如草原1号和草原2号在-32~-43℃的锡林浩特地区越冬率能达到90%以上。但是,在田间没有保护条件的越冬率并不能反应苜蓿本身的抗寒能力。刘庚长(1983)研究指出,牧草的抗寒力应划分为田间抗寒力和自身抗寒力。田间抗寒力都高于自身抗寒力。如公农1号苜蓿能耐-30℃的低温,而通过冰冻处理试验表明,只能耐-25~-26℃的低温。苜蓿的抗寒除了决定本身生理生化和遗传特外,在田间还受冬、春温度下降和上升速度、土壤含水量、光周期等环境因素的影响。
苜蓿在高温胁迫下又使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失去平衡,特别是夜间高温使呼吸作用超过光合作物,致使苜蓿植株长期饥饿而亡。对忍受高温的耐热主要表现为越夏的植株存活率。温度越高,持续的时间越长,植株存活越困难,越夏率越低。据孟昭仪对北京地区55份苜蓿材料越夏率调查,不同年份高温及持续时间不同,越夏率也不一样。1979年夏季高气温为35.2℃,其中高于30℃的持续时间43d,在55个材料中有92.2%的材料越夏率在80%以上。1980年夏季高温度35℃,但高于30℃的持续时间达59d,只有12.7%的材料的越夏率达到80%。同时,高温也使蒸腾作用加强,破坏植株水分平衡,致使植株萎蔫干枯而。
(2)对水分的反应:在饲用作物中,苜蓿是一种生产能力很高的中生植物,蒸腾作用强,耗水量大,要求充足的水分条件。但是,苜蓿也有较强的抗旱,这主要与苜蓿具有适应水分亏缺的形态解剖特征有关。苜蓿具有发达的根系和入土很深的主根。据观察在半干旱地区,播种第三年的主根长达3m,第五年主根可深入土层达7m,而且侧根粗壮而稠密。在干旱胁迫下,苜蓿根系可从土层中,特别是深层土壤中吸收水分保证和维持其生长发育,植株不致萎蔫和亡,获得较高的产草量。形态特征和生理生化特的不同,使不同的苜蓿种之间,其抗旱有差异。苜蓿的抗旱和抗寒都不及黄花苜蓿,其抗旱与抗寒的机理有相同之处。苜蓿的不同品种或类型,其抗旱也表现一定的差异。据赵来喜(1986)对苜蓿在干旱胁迫下,植株相对生长率测定,从苗期到花蕾期,润布勒苜蓿的生长率为33.00%,肇东苜蓿为32.33%,沙湾苜蓿为31.47%,蔚县苜蓿为29.45%。相对生长率越高抗旱越强。据周瑞莲等(1991)报道,在水分胁迫下,定西苜蓿叶片组织含水量为79.08%,庆阳苜蓿为75.54%,天水苜蓿为60.89%。相对含水量越高,植株存活的时间越长,抗旱也越强。苜蓿的幼苗期对干旱胁迫敏感,在反复干旱和复水条件下,测定幼苗萎蔫程度和存活率也是评价抗旱的指标之一。除此之外叶片面积小、气孔下陷、细胞小的苜蓿,一般保水能力强,更能抗旱。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内外对苜蓿生理生化特与抗旱的机理和关系做了大量的探索工作,也取得很大进展。云岚等(2004)报道,6个苜蓿品种幼苗在水分胁迫下,以幼苗地上部相对损伤率,细胞膜相对透,游离膊氨酸含量和POD活等为指标,综合评价表明,苜蓿品种间抗旱存在一定差异。
苜蓿在生长发育过程中需要充足的水分。但是,在水分过量的胁迫下,土壤中缺氧,根系呼吸减弱,浸泡时间过长也会使根系窒息而腐烂,以亡,导致涝害,使生产能力下降。据洪绂曾(1986)报道,苜蓿不同品种,耐涝也有一定差异。在浸泡1个月后植株存活率测定表明,耐涝强弱的顺序为公农1号苜蓿>公农2号苜蓿>蔚县苜蓿>武功苜蓿>新疆大叶苜蓿。安渊等(2004)报道,对28个半秋眠和非秋眠苜蓿品种在水淹条件下的测定表明,品种耐涝存在显著差异。
(3)对土壤条件的反应:苜蓿对土壤条件的选择不十分严格,适应较强,除重黏土和极瘠薄的沙土,以及强酸和强碱的土壤外,都能正常生长。在对土壤酸碱度的反应上,苜蓿耐碱而不耐酸,在pH值7~9的碱土壤生长良好,而在pH值6.5以下的酸土壤生长受到影响,根瘤难以形成。当pH值在5.0以下时,就必须施石灰,才能正常生长。其适宜在pH值7~7.5的中生或微碱土壤上生长。在对土壤盐分的反应上,苜蓿属于中等耐盐牧草,具有较强的耐盐。与其他豆科牧草相比较,苜蓿的耐盐低于草木樨,但高于沙打旺、紫云英、三叶草等。苜蓿一般在盐分含量0.1%~0.3%的轻度盐渍化土壤生长良好,当在0.3%以上的中度盐渍化土壤上,生长受到抑制,表现出生育迟缓,产草量下降。在生长发育过程中,不同生育阶段其耐盐也不一样,随株龄增长,耐盐由弱变强。据省土壤肥料研究所测定,苜蓿幼苗期的耐盐度(全盐量)为0.3%,到成株后的耐盐度可达0.4%~0.5%,生长发育正常。苜蓿在幼苗期对盐分反应敏感。苜蓿的不同品种或类型对盐分的反应也不一致。据耿华珠(1990)报道,苜蓿22个品种的种子,在0.3%~1.0%的不同浓度的氯化钠溶液中,种子发芽率都受到影响和抑制。总的趋势是,随盐分升高发芽率而缓慢下降。在1.0%的浓度中,发芽率大幅度下降,品种间出现明显差异。据李潮流等(2004)报道,氯化钠溶液胁迫下,多叶型苜蓿种子萌发的耐受临界水平为51~86mmol/L;硫酸钠溶液胁迫下,种子萌发的耐受临界水平为70~113mmoL/L。超过上述浓度种子萌发受到显著抑制作用。品种间耐盐也有差异。在对幼苗阶段的耐盐试验表明,苜蓿26个品种在含0.3%盐分土壤中,有16个品种的存活率达100%,9个品种为96.7%,仅1个品种为90.0%,这说明苜蓿幼苗期的耐盐力低于0.3%,品种之间的存活力差异不明显。在含0.4%盐分土壤中,幼苗存活率下降,高为96.7%,低60.0%,品种之间存活率表现出一定的差异(耽华珠,1990)。同时,苜蓿本身也有降低土壤盐分和促进土壤脱盐的作用。
苜蓿在幼苗阶段不耐阴,低光照不利于幼苗叶绿素形成,影响光合作用,使幼苗生长细弱;高光照有利于茎的生长。苜蓿为长日照植物,在生殖阶段对光照强度和日照时数反应敏感,光照强度低影响种子产量,日照短使苜蓿不能结籽。
哪种紫花苜蓿适合在省西部地区种植
CW400为直立型高杆品种。它的叶茎比高,在大田生产中,该品种叶片以三叶为主,但叶冠浓密。由于它的抗综合指标高,适合于多种不同的气候、土壤条件。它的次成熟期中等、收割后再生快。它的高产表现在收割次数多时(收割间隔短),产量仍然很高。它对病虫害抗综合指数高。尤其适应于较干旱地区的种植。收割后再生长快,适应于年收割3-5茬地区的种植。
CW502为直立型。在美国各地的品种实验中,它的产量、抗、从东北到西北地区均名列榜首。它的休眠级别虽然为5级、越冬抗寒却和休眠4级相当,而产量比休眠四级的要高的多。在冬季较为寒冷的地区,它的持续比同类品种要高的多。对牲畜和奶牛来说,该品种产出的牧草品质极高。值得提出的是,它对疫霉病有极强的抗,同时还抗线虫。该品种适合于年收割3-5茬的地区种植。
CW503耐牧极强,同时也适应于干草饲料生产的品种。它能承受机械的碾压,其他品种则很容易受到伤害。它是半直立型,以三叶为主,适应于年收割3-5茬的地区种植。
“维多利亚”是育种家经过多年培育的高抗热、抗旱的优质、高产品种,在同等秋眠级品种中,他更能忍受南方高温高湿的气候和抵御北方的严寒,是一个种植区域非常广泛的品种。它的高产得益于他种所具有生长期长,生长速度快的特点。
1、品种特:“维多利亚”的秋眠级数为6,但实践证明,他极耐湿热和干旱。在几十年来被认为不适合种植苜蓿的重庆地区已经安全越夏,在四川、重庆万州等地区试验表明,返青后第23天即可刈割次,全年刈割次数高达10次,春季每平方米单产鲜草5.9kg,而他的越冬能力却相当于4级,使得他在南部、等地也能安全越冬。同时该品种对苜蓿疫霉病、根腐病和苜蓿虫害也有很高的抗,使得您能获得更多的。
2、价值:“维多利亚”叶片大,相对叶茎比高,从而保证了粗蛋白的含量高和消化率的提高,初花期粗蛋白的含量可达到23%,青饲适口好,可调制成等级较高的干草制品。
3、适种区域:适宜在我国暖温带、北亚热带地区、过渡带以及长江流域种植。
“金皇后”是紫花苜蓿新品种,喜温暖半干旱气候,是抗寒强,非常耐旱的品种之一,稳定的产量、广泛的适应使之成为北方苜蓿产业化生产中的品种。
1、品种特:抗寒强,秋眠级2~3级;根系发达,根瘤多,能够更有效地改良土壤结构、增加土壤肥力;分枝多,覆盖能力强,能有效防止土壤的次生盐渍化;适应强,能在降水量250mm,无霜期100天以上的地区生长;能耐冬季低于-30℃的严寒,有雪覆盖时在-48℃的低温下可安全越冬;再生快、产量高,是同休眠级苜蓿中产草量高的品种,在良好的生产管理条件下,鲜草产量为5000~8800千克/亩;抗病虫能强,对多种常见病虫害高抗。
2、价值:“金皇后”的草质柔嫩,粗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的含量高。
3、适种区域:适合在我国华北、东北、西北等地的大部分地区种植,尤其能在较寒冷的地区或轻度盐碱的土壤上种植。
“皇冠”是同秋眠级紫花苜蓿品种中适应广泛的品种。
1、品种特:“皇冠”秋眠级是4.1,但其抗寒、越冬能力相当于2~3级品种,因此,它的抗寒越冬能力很强,再生强,在北京地区,初花期刈割后每隔22~28天可以刈割一次,每年可刈割4~6茬。其持久和恢复表现突出,加之根系发达,春季播种当年深可达2m,因此,它的抗旱极强,是连年持续高产的保证。其比同级品种产量高出7%以上,在良好的管理水平下,头茬可收获鲜草5000~6000kg,干草可达1吨左右,每亩可收入近千元。全年亩产鲜草可达9000kg以上,干草高可达2200kg,比以往品种高8%以上。
2、价值:“皇冠”叶量丰富,植株上85%的叶片由5~7片小叶组成,多叶指数达3.2;“皇冠”的粗蛋白质含量达23.8%,适口好,并富含维生素、矿物质和必需氨基酸,能满足各种家畜的需要。
3、适种区域:“皇冠”适应更广泛,很适合在我国华北、西北、东北、中原和苏北等地区大范围种植。
在美国威斯康星州立大学进行的综合抗病指数测定中获得满分。“皇冠”综合抗病强,对苜蓿六大病害的抗均很强。“皇冠”还对豌豆蚜、苜蓿斑翅蚜和马铃薯叶蝉等有较强的抗。
盐城市新明悦机械制造有限公司(盐城市明悦机械厂)生产割晒机、割捆机及与拖拉机配套的系列割台。由于该机有体积小、重量轻,机动性能灵活、操作简单方便省力、割茬低等优点。广泛适用于平原、丘陵、坡地、窄小、田间地块的作业。“明悦”牌4G、4GK系列产品不仅在国内市场口碑优良,产品更是远销非洲、东南亚等发展中 。公司始终致力于“把农民从手工劳动中解放出来”为企业愿景,秉承“品质打造品牌,创新成就未来”的经营理念,以“不断提高产品质量,提高客户满意度”为方针,竭诚欢迎国内外客户莅临指导、互利互惠、合作共赢,共创美好未来。
管理员
该内容暂无评论